预计下半年美国陷入景气低迷和滞胀的概率分别为30%和20%,通胀下行、经济回升的最乐观情形概率只有10%,四种情形中好坏概率相当,下半年市场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比过去两轮超级景气周期,生猪产能实质性缺口尚未出现
服务业此前受影响更大,近期修复速度快于制造业;服务业供需回暖,就业依然疲弱,市场预期仍低于长期均值
疫情基本结束后,经济开始修复,此前受影响更大的服务业恢复更快,但远不及常态,后续修复进程仍待观察,市场普遍认为,下半年经济修复力度将弱于2020年
受劳动力和资本投入上升拉动;报告分析称,近17年来口腔医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热门程度上升最快,专业热度与工资溢价呈高度相关性
重庆市级财政支出预算调减50亿元,主要压减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等;苏州调整市级支出结构,包括压减公用经费、追减工程进度款和非刚性非紧急项目支出,节省资金更多用于抗疫和企业纾困
疫情收尾、防疫措施放松,带动经济自然修复,但仍未恢复常态,市场普遍认为,下半年经济修复力度将弱于2020年
制造业供给修复快于需求,物流和供应链有所好转,但就业市场仍然承压,成本上涨幅度依然较大,销售端价格受需求疲软压制,利润继续承压
碳税是推进企业转型、个人消费行为转变的最重要激励。低税率“先推出来”,并给社会一个预期,未来税率逐步提高
截至6月25日,2022年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缴税费2.58万亿元,其中“重头戏”增值税留抵退税达1.83万亿元,退税款中39%被企业用于增加采购原材料,用于投资研发和房租水电等日常运营支出分别占24%和10%
此前国务院要求,2022年已下达的3.4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福建等多省份宣布已完成发行任务,将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江苏、甘肃、吉林等计划在7—8月发行剩余少量专项债额度
3个PMI均时隔三个月重返扩张区间,制造业供求改善,但仍有49.3%的调查企业反映订单不足;供应商配送时间明显改善,保障了制造业生产和建筑业施工进度;原材料购进价格持续高于出厂价格,部分企业盈利空间受挤压
将全面排查交通物流、水电气暖、地方财经、金融、行业协会商会等领域涉企违规收费问题,重点查处落实降费减负政策不到位、借疫情防控违规设立收费项目、不按要求执行国家和地方已出台惠企收费政策等行为
通过推进省直管县、乡财县管、地方税体系建设等配套改革,将五级财政扁平化为中央、省、市县三级,以此带动分税制在省以下政府层级的落实,有利于从制度建设层面解决基层财政困难、地方隐性负债、土地财政短期行为等痼疾
从历史数据来看,很多国家在迈过高收入经济体门槛后经济增长就陷入停滞,这种分化又与各国的经济制度安排大有关联
以橄榄型社会为目标,要求社会流动性显著增强,目前横向纵向流动仍面临各种体制障碍,需要消除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重点补上低收入人群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短板,拓展低收入人群横向和纵向流动的渠道,促进机会均等
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等各项社保基金都纳入绩效管理,重点关注社保费收入完成、财政补助到位、社保待遇支付、社保基金收支结余等情况,各统筹地区和各省份每年5月底和7月底前报送上年度绩效评价报告
5月上海、江苏、吉林、辽宁地区工业企业利润降幅均收窄20个百分点以上;长三角和东北地区利润降幅明显收窄,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降幅收窄23.2个百分点至9.0%,是影响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边际改善最大的行业板块
支撑2020年经济恢复的主要动力,目前都动力不足;短期看,应明确不同程度、不同规模下疫情防控的政策,给企业、居民可见的政策预期,中长期看要解决好增长动力来自何方的问题
超大规模单一市场加上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强大竞争力和不会轻易被撼动的全球供应链和产业分工格局,产业链相对完整、自成体系的地方从疫情中恢复更快更好
英国、欧盟等对高科技等关键领域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趋严,同时将投资基金的LP也纳入到审查中;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时要展开事前评估,并做好应对相关救济措施的准备
审计发现,部分地区对困难群众的低保等救助资金发放不到位,向收入财产超标的人员发放救助资金,基层“三保”经费存在挤占挪用;554名高收入人员在2018年至2021年间偷逃个人所得税47.22亿元,有地方违规向高收入人群返还个税
审计发现,41个中央部门和所属单位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财政资源统筹还有待加强,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够严格,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仍有发生,部分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数据改善主要是前期积压需求的集中释放,以及数据存在异常高值,房地产销售改善能否持续仍有待观察
龙永图说,发达国家部分人可能会用“放大镜”模式来寻找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
##########